大師賽之生與死


@劉兆生 - 2016/05/01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上月第80屆大師賽The Masters,老虎缺席,吸睛卻不遜。斯皮思戲劇性大熱倒灶,威利特(Danny Willett)爆冷,和種種場內場外大小花絮趣聞,除觀看賽事直播外,事後閱讀中外報導也樂在其中。

鴉片生死戀

這件綠夾克,披上冒起的威利特身上之生,與衛冕斯皮思(Jordan Spieth)「意外」之死,劇程緊湊過「綠色鴉片生死戀」。The Masters之所以翻譯為大師賽,以同一場地刁難叻仔球員凡八十載,與其他三大賽事相較,即知其地位超然,無與倫比。

斯皮思在最後一輪領先4桿優勢下,於第12洞152碼Par 3打出4柏蒂,引至全盤崩潰,簡直難以至信之極!本來,對我們業餘球員來說,兩次打球落水本是平常之至,在發生在炙手可熱應無心理壓力下的職業球員身上,真費解。我當不敢越俎代庖用運動心理學分析,只能憑賽後他受訪片段及他球僮格瑞勒(Michael Greller)在fb的貼文八卦之餘,東拉西扯一吐心聲而已。

高爾夫就是高爾夫,眾所周知,和其他運動一樣,未到最後一刻任何結果也可能出現,而高球賽事過程是一連四天,打了接近300桿累積成績優劣後,往往生死分解於一兩桿內。眾多球員中途每分每秒心理狀況變化,對賽事結果影響極大。

時空交錯大拼圖

抽象點說,宏觀一場大賽,是球員心理時空交錯昇華間的一幅大拼圖。

而球僮格瑞勒事後所寫的「那不是生與死的大事」顯然發自對斯皮思維䕶之心。大賽贏輸怎會不是生與死,只不過這名被預設為未來老虎和金熊接班人斯皮思,今年才22歲,來日方長,而這年輕天才事後真誠和謙虛態度亦頗得人心。

然而,一切已成過去。再說,高球賽事中之生與死,當然與生命中之生死是兩回事。生命中我們沒take 2,亦常說「留得青山在,那怕沒柴燒」,當真?看看老人院內,青山還在,柴仍在燒著幾人?

柴早搣盡

這亦只不過是和格瑞勒的話一樣,勉勵失敗者再接再厲而已。一日未死,還有青山,但實力呢?我們只愛對號入座,以為實力一定會隨年紀及經驗增長,這正好恰恰放在高爾夫球上完全不通:球齡不代表球技。

再扯到張愛玲名句「成名要乘早」,然「留得青山在」亦不保證成名吧!若然,全世界人豈不全都成名,只有早、中、晚之分?說來說去,既然斯皮思已早成名,生死其實已無關宏旨。我用10世生命來換他20年高爾夫球生涯我答應也來不及呢?

最終,我不得不反省過來,把球場中與生命中的生與死劃清界線。以前在球場上「我為100元賭注同你死過!」,生命中就算1,000,000元付諸流水感覺為何不一樣?大師賽觀後,終於釋懷,因為當時「留得青山在」,今時柴早搣盡,我的座右銘已是「分手要趁早,成名要靠晚」了!

我對自己的座右銘正甘之如貽之際,豈料在球場遇上分手多年的生意拍擋老李和老陳。老李一見我即破口大罵:

「你欠我的10,000,000元,連利息現在還已雙倍不止了!」

我惟有搔搔腦勺,施然答:「老李,你發達早!我留得青山在,放心!我打完波返公司問問會計以前有冇咁嘅事!」

老陳連忙把我拉開,打恭作揖,低聲說:「老劉,不好意思,老李最近患了腦退化!」(完)


#####

本文原於《Golf Digest/高球文摘》香港版刊出

[ #高球風雲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劉兆生 Terms

Author @劉兆生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